贸易经济论文_我国零售业创新的经济效应研究(2)
6.2.3 零售商分享创新收益的模型均衡
6.2.4 模型结论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文章摘要:伴随着我国零售业的不断发展,零售业的创新活动进入高度活跃期。与丰富的零售业创新实践相比,零售业创新的系统理论研究仍显滞后。零售业创新内涵和机理还未形成共识,零售业创新的经济效应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围绕零售业创新的绩效与影响,采用“内涵—测度—经济效应”依次递进的研究思路展开。首先,结合创新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流通经济理论,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法探讨零售业创新内涵、创新的微观和中观机理。其次,依据零售业创新内涵并利用2016—2017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数据,构建零售业创新测度指标并进行验证。再次,分别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消费二元增长理论和交易外部性理论依次分析零售业创新的产业绩效、零售业创新对消费经济效应以及零售业创新对产出的经济效应,同时根据样本特性,采用解决截面异方差问题的面板校正标准误差(PCSE)回归方法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回归方法对零售业创新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从创新的生产函数本质出发,零售业创新是指零售商创新及其扩散形成零售业新生产函数的过程,包括零售商创新和零售商创新扩散两个方面。零售商内、外创新模型表明,零售商创新的根本逻辑在于零售商追求实际产出持续增长所采用的节约成本的内部创新与扩展市场的外部创新。零售商内部创新集合形成零售业内部创新,零售商外部创新集合形成零售业外部创新。进一步的理论分析表明,从零售商创新到零售业创新,交织着合成放大效应和合成谬误问题,零售业外部创新具有合成放大效应,零售业内部创新同时具备合成放大效应和合成谬误问题;(2)零售业外部创新可用成功实施服务创新或营销创新零售企业数量占比指标测度,零售业内部创新则以成功实施工艺创新或组织创新零售企业数量占比指标测度。指标测算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外部创新水平高于内部创新,西部地区零售业创新活跃,“一带一路”省域零售业具有较高创新水平;(3)零售业创新对产业绩效和消费具有显著影响。目前,我国零售业外部创新以合成放大效应为主导效应,对产业本身和消费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零售业内部创新虽然也存在合成放大效应,但在当前我国零售业组织化程度较低的背景下,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行业进入壁垒,促进了中小零售商发展,不利于整合资源发挥零售业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其带来的投资潮涌不利于零售业产能充分利用。零售业创新通过激励生产性劳动带动产出增长,在零售业具有较高市场集中度的前提假设下,基于交易外部性理论构建的一般均衡模型表明,零售业外部创新有利于满足生产者的商品需要,零售业内部创新及生产商利润共享机制能够满足生产者的收入需要,均对生产性劳动具有激励作用。论文的主要边际贡献有三点: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零售业创新的内涵及其在微观和中观层面的机理;二是基于新指标、新数据测度了我国零售业的创新;三是从零售业绩效、零售业创新的消费效应与产出效应视角系统考察了零售业创新的经济效应。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27283/d.cnki.gsxcc.2019.000006
论文分类号:F724.2
文章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网址: http://www.qgltjjzz.cn/qikandaodu/2021/1110/488.html
上一篇:
人物传记论文_名家名作
下一篇:贸易经济论文_中国商贸流通业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