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大力推动但市场发展缓慢,数据要素流通、(2)
以目前最早成立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例,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成立到2018年3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金额超1.2亿元。这跟成立之初预想的在3-5年达到百亿交易额的目标相距甚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从2018年以后,贵阳大数据交易中心就没有再对外公布任何销售相关的数据。有相关从业者分析称,不公开数据的原因可能是与交易量低迷有关。
目前,已有众多厂商通过隐私计算技术切入数据要素流通的各个环节,通过利用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同态加密、差分隐私等技术,将明文数据转换成密文数据,在充分保护了数据隐私的条件下,实现数据的安全交易。基于隐私计算技术,在数据要素市场上流通的数据并非原始数据,而是通过一系列加密算法所得出的运算结果,即“流通的仅为数据的价值而非数据本身”,这样既能满足安全合规的需求,又能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然而,现阶段虽然以隐私计算为解决方案的数据流通方式已初见雏形,但目前隐私计算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一系列密文算法,虽然从理论上确实能有效提升对数据安全性的保护,但噪声的介入、复杂密文算法也会对算力和结果有一定的折损,要实现数据流通的准确性和隐私性的平衡尚需一段时间的探索。
5月17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行协商议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针对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建议回应表示:目前发改委正在牵头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牵头制定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文件,研究起草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这也意味着,数据要素的流通即将进入提速期。
面对数据要素市场流通的难点,中国系统副总裁、数据创新BU总经理刘国栋也表示:首先,从法律层面来讲,对数据的流通或者对数据资源本身是需要严格管制的;其次,市场对于数据流通需求和数据的监管是有一定矛盾的,数据要素要流通就要解决这个矛盾;第三,数据要素流通要保证安全、灵活,同时还要兼顾流通的规模。想要实现数据要素的市场流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易标准,更有效地发挥各大数据交易中心的实际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的数据要素市场规模整体即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最新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1749亿元。据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到48.6ZB,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年均1.5-1.8个百分点。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以及市场价值都逐步显现。
第四,数据安全的法律保障制度尚未健全。保障数据安全,是数据要素流通绕不开的难点。数据要素想要安全流通的前提,是具备完善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数据要素安全存储和流通的整体解决方案,然而目前在这方面还有一定的缺失需要尽快补足。
数据要素发展战略清晰,但发展路上却频频受阻
文章来源:《全国流通经济》 网址: http://www.qgltjjzz.cn/zonghexinwen/2022/0527/521.html